為您淺談介紹受話器
2023-07-05 10:29
對于耳內式助聽器,外殼是用3D打印技術定制的,由于需要盡量小的外形,因此其外殼厚度通常很小,極容易在跌落到硬質地面時碎裂。耳內機塞在耳道內形成相對密閉的空間,所以必須注意防潮和防耳垢。耳內式助聽器的出聲口處于耳道,耳道內的分泌物、耵聹很容易經過受話器管或通氣孔進入受話器,這些物質進入受話器后,會積聚在受話器內部,破壞助聽器。導致聲音變輕、失真,或直接造成助聽器無聲,使得受話器徹底損壞。所以佩帶耳內式助聽器,要注意在佩帶助聽器前用干凈的棉簽清潔耳道,保持衛(wèi)生,再將助聽器戴上。在不使用助聽器后,要清潔耵聹擋板周圍和助聽器上的異物。助聽器不使用時要將電池倉打開,放入裝有有效干燥劑的干燥瓶中保存。
助聽器的受話器把放大的電信號轉換為聲音信號。經過處理和放大的音頻信號被送到受話器,由受話器轉換成聲音信號再經耳鉤、傳聲管等輸出到外耳道內助聽器的耳模是為耳背式助聽器特別定制的耳塞,它在耳聾聽力補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外置受話器式,從外觀來講比普通耳背式的更隱蔽小巧。佩戴舒適度方面比定制機更舒適,并且可以有更多的功能按鈕,冬天不易產生冷凝水,相對于聽力波動比較大的人更可以更滑受話器來節(jié)約后期換機的成本。
盒式助聽器外觀多數(shù)都像小型收音機,把麥克風、放大器、電池都組裝在里面,然后在外面用一根長導線連接受話器,呈現(xiàn)形態(tài)也就是塞在耳朵的耳塞或特質耳模。
大多人認為自己的耳垢不過是會堵塞受話器而已,實際上除此外還有更多深層次損害。亞洲人的耳垢大多是干性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耳垢會從耳道內掉出來,但仍有一部分殘留在耳道內,特別是戴助聽器的人,耳道口被堵住后,耳垢無常掉出來,所以有些耳垢會堵住受話器的孔,一般情況下只是會讓聲音變輕而已,但長時間堵塞會造成受話器損壞。
延續(xù)且進一步優(yōu)化了傳統(tǒng)耳背式助聽器,像我在佩戴的這款RIC助聽器,就會更為小巧,受話器外置且麥克風遠離,防止了嘯叫的同時,佩戴也會更為舒適。
在夏天我們要防汗水雨水,而在冬天我們要防止冷凝水導致助聽器受潮。因為耳道內外溫差大,耳道內的潮氣會進入受話器并冷凝在內部,從而堵塞出聲孔并腐蝕受話器。耳背式的助聽器導聲管或耳鉤部位也容易產生冷凝水,導致助聽器無聲或者聲音小。
上一頁:
下一頁:

在線留言